目前分類:105年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個月是育兒六年來最痛苦的一個月,因為三個小孩,從十一月底開始,經歷了三個循環的感冒,加上月底這一次的腸病毒,在全力保護老三的情況下,早已經忘記時間,等到一回神,整個是氣力放盡的無力感…

連續的生病

每次生病的循環,都是老大D開始,過了兩天,就換老二N,再一兩天,再換成老三P,所以即始老大是三天就康復,對我來說,就是大概一個禮拜,比較麻煩的是小孩一生病就變成盧小小,不想吃飯、整天哭,說什麼也是哭,而老三P一生病,就是睡不好,每十分鐘大概會醒來哭一下。一歲半的小孩睡不好,就等於大人也不可能睡好,從小孩上床的那一刻,滿心的期盼這一天能夠一夜好眠,不過,通常會失望好幾天。

最可怕的是腸病毒這件事,當老大D發了高燒,直喊喉嚨痛時,就心想不太對勁,帶去給醫生看確診為腸病毒後,頭頂就像被一支大錘重重的敲擊,瞬間整個腦袋空白,回神後,把該做的事情先想了一遍,腦中先把流程想好,雖然知道老二、老三可能逃不過,但也希望能夠把傷害降到最小,並且把腸病毒重症的前兆重新複習一次。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的想法比較多,所以在進入生活紀錄部份之前,先寫下一些心得,也給自己打個氣,六年了,稍微能夠透氣的感覺真好。

終於捱到了第一個小孩六歲了,等這天等好久,除了放下心上石頭的舒坦,還有謝天的感恩。

==============================================================

六歲是第二個里程碑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拿到爬行比賽第二名後,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練習走路的道具,全部都拿出來。

這個月的主軸就是「等待」加上「期待」。

DSC03839.jpg

等待是等著會放手走路,上面兩兄弟都是在一歲兩個月左右會放手走路,為了上個月的爬行比賽,刻意讓他不要有太多扶著走的機會,現在算是在趕進度。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搬家公告 

自己慢慢搬家中,這篇文章已經被移到這裡

從小孩出生開始記錄,轉眼間部落格已經寫了十幾年,

很高興文章有人願意點閱。

文章標籤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等到P滿一歲了,對於全職奶爸這個工作來說,也完成了一些階段性目標。而這個月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讓P學會走路!

DSC03282.jpg
 

在P一歲時,面臨的階段性任務。分別是: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終於有點長夜將盡,看到一點點曙光的感覺,全職育兒是辛苦而且無法逃避,尤其是一歲前亂七八糟的生活節奏,真叫人心煩。

老三P這個月有如脫胎換骨般的,從一隻小野獸變成一隻稍微會聽人話的小小人,變化多大呢?就像「捉妖記」裡面的那些人皮下的妖怪,人皮一脫下,根本不認識這是幾天前還是那個聽不懂你說話的小小人!而且有時一夜之間就有不一樣的進展。

開始會專心的看影片,開始會推著小椅子到處走,會學著大人的動作跟哥哥搔癢,會搖頭,會拍手,會自己拿著東西亂敲,會試著丟不同的東西到地上,觀察東西的後續反應……會叫爸爸、媽媽了!!!

從大動作來說: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月份是最炎熱的季節,今年的花蓮很特別,目前只有一個颱風侵台,所以天氣覺得更熱,三個小孩子都擠在家裡,吵吵鬧鬧的,又沒地方去,容易引起心煩意亂,因此在天氣許可的情況下,會盡量地讓他們外出去玩,翻開記錄來看,會覺得這個月過得比較豐富。

老三P好像在趕進度似的,肢體動作在這個月有飛快的進度,生長曲線則還是以頭圍的表現較好,約35%,身高則是在10%附近,體重比較低,在5%附近,整體來說,先以養份優先分配給腦部發展為假設,倘若在過了一歲後,囟門封閉,頭圍的發展速度變慢後,身高體重還沒有追上去,就會從內分泌或是消化道等其他方面去找答案,不過,因為頭圍是很飛快的追趕(從3以下追上來),是很不錯的指標,看起來應該沒問題,先不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這個月開始擴大爬行的範圍,很多環境上的措施也讓他自由觸摸探索,一如前兩個小孩一樣,家裡並沒有因為小孩出現而調整擺設,除了扭扭車或是摔了易碎的物品先收起來外,其餘的擺設都會是一貫的生活模式,這是我們在育兒觀念中的一環--「讓小孩加入我們的生活」,所以他應該去適應我們的環境與步調,而不是因應小孩的反應及哭鬧而打亂了原來的生活節奏。

DSC02140.jpg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的發展和上個月估計的差不多:三個小子都有很明顯的進展。

老大D就讀的幼兒園剛辦完畢業典禮,準備要從中班升上大班,他也覺知自己又往上提昇一階,變成大哥哥了;原來毛毛燥燥的動作漸漸消失,而會比較主動的去學習一些新的東西,例如:綁鞋帶、用筷子、自己擦屁股…,家中的一些小工作也慢慢的放給他負責,例如:收碗、讓掃地機器人出動、收掃地機器人…

老二N過完三歲生日後,戒除了白天的尿布,主動要求要寫數學,會拼42片拼圖,會自己要求組機器人,很多的事突然開始要求要學習,是個喜歡學習的小孩。

老三P開始從平面的爬行進入到立體的扶著走,開始接受吃食物泥,很喜歡發出聲音,會說「拿拿」,爸爸或是媽媽依然是偶爾聽到,我們則是按照計劃開始練習坐三輪車,為了下個月立秋溫度下降後,就可以外出散步了。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開始覺得育兒生涯進入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完成,倒不是出現什麼特別的發展,而是因為我自己心中有一個時間表,這是有關大腦的發展的部份!

DSC01394.jpg

以前一直很好奇,唸高中住宿舍時,時常發生一直苦思某一題難解的數學題,想到累了想睡,就先趴在桌上小睡一下,沒想到小睡時通常會在夢境中把關鍵的部份解開,這個奇怪的現象讓我一直想找出緣由,後來參加大型考試甚至國家考試,我的大腦也曾在關鍵時間發揮類似神奇的功用;後來接觸了一些關於大腦的書籍,譬如超右腦革命、腦內革命、七田真…,才發現腦還真是一個人類學問的處女地,也看到了原來有人因為睡夢中發現苯的化學結構式,我不是特別的嘛!雖然各派學問不見得類似,但似乎都有一個共識,就是發展關鍵期就在於幼兒期,而大腦的學問似乎是像深海一樣看不到邊際 ,目前的進度就像是盲人摸象,各彈各的調;另一個共通的觀點就是如果沒有在關鍵期使用相關的功能,就會自己把不需要的觸突剪除,以利更有效率的使用大腦。

我對於大腦的運作有一些交叉網的想法,杜曼+蒙特梭利是比較接近我理想中的育兒法則,比較特別的是,恰巧這兩門學問,都是針對特殊兒童所設計出的教育法,有沒有效,就見人見智,不予點評囉!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總覺得育兒生活突然變得非常非常的累,雖然一樣是男孩,一樣是跟上一個相隔兩年多,但似乎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可明明這個老三也是個不愛哭的天使型孩子啊!如果不是因為我個人年過不惑而體力不繼,那或許就是3%以下的低體重的這個問題讓我煩心,原來第二個小孩和第三個小孩對我來說,邊際效益差很多啊。

老大和老二在七個月的前後,都不約而同的出現大幅度的進展,而老三也在這個月出現了許多的大跳躍,就這樣的推論來說,小孩應該在這個階段都會有跳躍性的發展才是。

進度追蹤

●P的大動作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P的體重終於衝上3%了,而頭圍約在15%附近,也讓我鬆了一口氣,在進入六個月後,首先就是先斷了母奶,改為早產兒配方奶,希望能在一歲前幫他衝多一點。

DSC00584.jpg

而從動作上來觀察,已經開始會前進,但是主動意願不高,倒是仰著時,很喜歡用腳蹬著前進,速度非常快,目前還是維持在爬行道進行爬行練習,沒有到一般的地面進行爬行練習,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想要在爬行道上進行更有效率的訓練,一般地面的部份,會等到整個爬行動作很流暢才開始,預計是下個月。

手部細部動作的部份,會想去拿爸爸手上的東西,也會拿著米餅自己吃東西,眼手協調的部份是OK,還是持續的拉手練習。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感覺比較忙,時間一溜煙的就不見了,其中大部份的原因是因為過年,一些不可避免的拜拜及宴餐等,讓生活節奏顯得很快速,還有一個原因是P發生了厭奶,正值老大和老二都感冒,要避免這兩個小孩把病菌傳染給小小孩,對於P的體重一直拉不上去這個問題,就已經覺得很煩惱,加上兩個大的整天咳,聽到就覺得煩,一連串的事情湊在一起,只有一個字-----「煩」。

對於P體重低於3%這個問題,我一直很介意,目前身高已經超過3%,而頭圍已經是15%,這個月斷母奶,改為全配方奶,希望這樣子能夠讓熱量能夠吸收更多一點,不過,時值厭奶,奶量降低,整個換算下來,並沒有賺到太多,另外,也搭配著吃一些米精、果泥,嚐試讓嘴巴及身體適應不同的時物。

雖然夜奶已經戒除,可以從晚間十點連睡到隔天的九點,但是每餐還是盡量想要餵多一點,大概都要餵個一個小時多,雖然看起來像個傻瓜,不過,能夠幫他多爭取一點,這樣的時間安排我還可以接受,等到開始很會爬以後,小孩子就沒有耐心讓我抱這麼久了,另外,現在他逃不開也是得默默接受要被餵食的事實。。

目前的能力: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序進入了四個月,脫離成長最快也最富變化的前三個月,也脫離了新生兒高危險期,雖然已經是第三個小孩,但因為低體重的這個問題持續困擾著我,必須時時觀察有沒有特殊的狀況,以免錯失早療的黃金時間,就整體看起來,除了體重和身高還是在3%附近徘徊,頭圍則是在15%附近,生理狀況及肢體反應看起來都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是要觀察心智的發展情況。心智方面,影響人生比較大的問題會是自閉症及過動兒,根據網路上的資訊得知,最早可以在兩到六個月,可以觀察小孩的互動,而得知是否有自閉的傾向,但醫師最早確診自閉症的時間則會落在一歲半到二歲間。在家觀察的項目很簡單,如果看主要照顧者眼睛的時間越來越少,自閉症到了二歲時,看人的時間會減少到約一半,因此相對來說,自閉症在早期還是曾經擁有社會學習能力,只是越來越減少刺激動機,因此,如果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確實有可能會有所療效。

因為P對於人可以互動,會笑、會咿咿喔喔的叫,所以初步來說,也可以比較放心,也因為很會互動,大家都喜歡逗笑他,可愛的小孩誰能抗拒他呢?

DSC00339.jpg

相對於出生才一個月的他,臉型似乎有些改變,也長了很多肉,這陣子的辛苦有些回報。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