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P的體重終於衝上3%了,而頭圍約在15%附近,也讓我鬆了一口氣,在進入六個月後,首先就是先斷了母奶,改為早產兒配方奶,希望能在一歲前幫他衝多一點。
而從動作上來觀察,已經開始會前進,但是主動意願不高,倒是仰著時,很喜歡用腳蹬著前進,速度非常快,目前還是維持在爬行道進行爬行練習,沒有到一般的地面進行爬行練習,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想要在爬行道上進行更有效率的訓練,一般地面的部份,會等到整個爬行動作很流暢才開始,預計是下個月。
手部細部動作的部份,會想去拿爸爸手上的東西,也會拿著米餅自己吃東西,眼手協調的部份是OK,還是持續的拉手練習。
口部動作,會發出火星語,很愛笑,偶爾會發出媽媽或是爸爸的聲音。
因為爬行道上有側板,除了可以維持爬行的方向,不會是漫無目的的烏龜爬,可以更有效率的刺激爬行動作外,側板的部份也可以協助練習翻身動作,目前已經可以全翻身,從趴翻到仰很流暢,從仰翻到趴則還是有一點卡卡,推測原因可能是平常都是趴睡,在爬行道也是都是用趴著的動作,因此趴著的部份會比較熟練,不過沒關係,畢竟這是遲早都要會的動作,不會就表示有問題,要朝向早療的方向走。
每回在旁邊陪著小鬼爬行時,總會有一個想法,爬行道是個很有效率的刺激工具,得到的效果也很完整,可惜因為使用的時間太短,大概只有半年的賞味期,所以在台灣很多家長雖然知道杜曼的理論及好處,但是在網上從來沒看過其他人的使用記錄,倒是對岸連淘寶上面有許多的杜曼相關器材,還是希望有緣人看到時,多多思考並採用,小孩的行動細胞養成,對於一輩子的影響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只要把他放上爬行道,在旁邊陪著他,這是很簡單也沒有特別的使用方式,另外,據說多爬行對於閱讀會有一定的影響,目前還沒有答案,可能要等老大到國小才能知道。
平常比較多的時間會讓P坐在推車上,現在已經可以坐的很安穩,不容易搖來搖去,加上身子也大了些,不用擔心之前小小的身軀會從前方滑落。
有時看到P在推車上睡著,都不忍心叫他起來,我們家的小孩,比別人家的小孩多了爬行練習,時常是放到床上,不到一分鐘就睡著了,顯見這項運動對他們來說,有一定訓練體能的效果。
有時候我會單純的就讓他或坐或趴的在我身上,因為P已經快要會坐了,所以他坐著時會很高興的東張西望,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這是我這輩子最後一個照顧小小孩的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緣能夠重新檢視從小小孩慢慢成長到大人的過程,所以即便是有時覺得很累,我還是告訴自己,等下就可以休息了,小孩快樂的笑容,是我疲倦時的慰藉,看網路上很多照顧小男生的媽媽,都認為照顧小男生是件很耗費精力、也很消磨耐性的工作,也都是訓練大嗓門的機會,所以多數的育兒書的作者家庭,寫的都是照顧小女孩的心得分享,很少看到談論教小男孩的心得,因為氣力真的會很容易放盡,我覺得顧到第三個小孩以後,心態變得比較平靜,或許是比較知道有些東西很重要,而有些東西其實根本就不重要。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千萬別跟豬打架,你只會弄得一身髒,而且讓豬很快樂。」照顧懵懂無知的小小孩何嘗不是這樣子,有時氣什麼,小孩也不知道,反而會因為情緒傷了小孩子。
P現在幾乎是不哭的小孩,除了肚子餓或是想睡覺會稍微唉一下,就分類來說,我覺得他跟N一樣,都算是天使型的小孩。
N到明年的夏天才會足齡上幼兒園,整天還是跟在我旁邊,我們已經磨合出我們的生活節奏,在我餵奶時,他自己要找事情作,不可以吵到我,我則會趕快把P的餵奶、洗澡、換尿布等例行工作趕完,有空檔時陪著他玩一下,有時是唸故事,有時是看影片,也幫他解決一些問題,他現在的手很巧,可以自己組合大型的玩具停車場,TOMY的火車軌道也可以兜得不錯,每天他都有固定的玩具流程:拼拼圖、拆裝車子、玩停車場、玩火車…。等到所有的事情都玩完一輪後,我也差不多搞定P,可以一起外出了。
N目前的恐怖心似乎開始在消弱,不過最近很愛動手打人或是推人,雖然知道進入小小叛逆期,這可能會發生的行為之一,還是要一直告誡他、提醒他,而秩序感也變得很明顯,玩印章時,會一個一個按照順序玩好後,再慢慢的放回盒子裡,而畫旋轉蠟筆時也是,畫完一支就會擺到旁邊,再換一隻,直到每一支都畫過一遍。
N已經會認1-10的數字了,預計是今年六月生日後,開始進入數學的階段,希望他的數學像哥哥一樣出色。
為了迎接今年夏天的戒尿布,盡量的鼓勵他坐馬桶大便,對於恐怖心很高的他來說,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時他會說馬桶會有馬桶寶寶,或是一些害怕的事,不論如何,已經開始會預告想大便,接下來,就等順水推舟的機會來臨,目前可以完成自己尿尿、自己大便的動作,接下來就等他心理面可以接受戒尿布這件事了!
在假日的空檔,會盡量讓大的兩兄弟有一起玩的機會,等再過一年,N也上了幼兒園,兩兄弟要一起外出玩的機會就更少,現在很多家庭的兄弟感情不好,就是因為家中沒有給小孩很多互動的機會,變成沒有時間培養感情,我一直希望,他們三兄弟,以後感情會很好,出了社會,都會是可以互相幫忙的好夥伴,這是我們作為父母必須幫他們有意無意的培養與安排,否則,小孩本來就是競合心理,只是一昧的比較或是爭奪,感情就不容易濃郁。
我們的育兒過程,多數就是老大的生活重新的播放一次,只不過因為多了成員,必須取捨掉一些東西,育兒的部份對而言,比較沒有太大的問題。以前對於老大D的一切都很看重,希望把握住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到了老二N,有些事情已經變得不重要,而到了老三P,可能只剩下我們想要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沒有的能力,小孩不會有,父母有的能力,小孩才會有。」如果真的深入去了解小孩的生長過程,其實很多事情很重要,但多數的父母都覺得不重要,例如:運動、戶外活動、親子共讀、親子聊天…,而因為父母不去引導,小孩自然就不會擁有那個能力。
因為時間的有限性及排擠性,我們依照我們的條件選擇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部份,主要還是在運動及戶外活動的部份,我們每天盡量給小孩外出的機會,每天挪出一個小時,三歲前會有一千天,三歲後也會有一千天,這些日子除了與小孩的相伴,培養感情,也是把父母對於他們的期待陪著走一次,能走到多遠,其實不會有答案。我希望他們都能培養出喜歡運動的習慣,所以每天這樣強迫自己陪著走,小孩也被制約成為時間到沒有外出,小孩會問今天要去那裡?而運動這也是讓身體健康的最好方式,我們比較沒有錢去從事一些昂貴的活動,但是給他們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我們希望給他們的一輩子習慣。
D很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回來後都會跟我們分享學校發生的事,兩兄弟開始很會一起玩,我們也都會藉機用口語鼓勵他們,從他的口中得知學校多數同學的行為及表現,雖然我們沒有看到本人,大概都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個性,D在學校算是比較活潑調皮的小孩,公立幼兒園是一般的教學方式,老師喜歡小孩安安靜靜,也比較偏向智育方面,比較不允許活潑的小孩有表現的機會,因為D很喜歡運動,每天少了放電的時間,就會變得比較毛毛燥燥,當初其實就知道他的運動量很大,需要多消耗體力,可惜因為後期要照顧小孩的關係,只好捨棄只讓他上大班的這個決定,現在也希望他的腦神經在逐漸安定的過程中,習慣一般學校的學習方式。
我們盡量作到不去比較,不過家裡有其他的長輩,也有其他的人會去比較他們的行為,希望大人的態度不會造成他們認為我們不公平,父母是小孩的大靠山,一旦失去了安全感,就會退縮到蝸牛殼中,對於一切都會畏畏縮縮;D的個性很活潑,比較容易出現過當的行為,希望這樣的事情到了六歲後會比較成熟一點,每次看到他被其他人唸,心裡也是很急,他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好,不過沒有學同學的壞行為,並且知道那些是壞行為,這樣已經很好了。
D的幼兒園是大班中班混齡,從他的聊天及老師的談話,可以得知他大概在那個程度,體能的部份只剩大班幾個還沒超越,算是還不錯,認知的部份跟同年齡比較傑出的女生比,還是會差了一點,中文字會認一些,自己學會看指針式的時鐘,他希望我教他英文,因為最近他沉迷於DISNEY的相關資訊,而許多好看的動畫片都是英文的,他覺得學英文會是很有幫助,我的安排則是等到中文更有一定的基礎後再進行英文的部份。
我們盡量把一些小工作交給D去作,並且帶著N去作,這天是要在家門口種花生,D在學校已經有一些種植經驗,N則是很好奇的在旁邊觀察,D的肢體動作已榛於成熟,預計今年暑假後,很多事情會讓他自己動手去作,例如幫忙洗碗、自己洗澡等,讓他學著自理生活,兩個小弟弟跟著他、看著他,未來也會學的快些。
平常有些工作,會交待他去幫忙,例如把待洗衣物拿到二樓去,或是去幫忙拿衛生紙出來等,漸漸地會把家裡面的一些工作讓小孩去分擔,讓他們認知大家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工作上都要互相支援。
之前N對於Kinect沒有興趣,在這個月開始,D要玩之前,都會對N熱情邀約,N終於開始陪著哥哥玩了,雖然還是個小拖油瓶,搞不清楚規則,但D很高興有個玩伴可以陪著他一起玩。
有時候看著P,經歷了三個一樣的過程,總覺得育兒生活就是一直重覆再重覆,我得給自己找一些樂趣,不然會覺得很苦悶。
三個小男生都是我經手的,個性不太一樣,不過流程都差不多,大家都說他們跟我的感情好,我自己是覺得,與他們朝夕相處,感情會壞才是奇怪吧!
底下是三個小孩的大頭照,大概都是在六個月前後拍的,樣子其實都很像,我自己的假設是除了基因外,或許是趴睡等的因素,修飾了骨型,讓他們的臉型會差不多。
我自己在整理他們的相片時,總覺得再過幾年,我可能會分不出來是誰的小時候,樣子真的有點像,不是嗎?
↑依序是老大D、老二N、老三P↑
因為P的個子比較小,生長曲線拉不太上去,我們比較沒有去使用運動設施的機會,每次經過單槓,N總央求我抱他拉單槓,後來就依著杜曼裡面的說明,製作出門框上的單槓架,讓他們在家裡,也可以有拉單槓的機會,現在,每天拉單槓,也是變成例行性的工作了。
當初在杜曼的體能計劃中,捨棄了門框上的木架桿這個選項,部份原因是覺得製作麻煩、會破壞門框,不過從安裝上去發現,小孩確實很有興趣,手部的握力也能維持住,我給自己訂的計劃是六歲前,小孩都能攀緣擺蕩前進,老大D已經完成,目前老二N才三歲,臂力養成後,應該也不會很難,如果三個小孩都能完成這個大部份幼兒園小孩都作不到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杜曼這個方式是確實有效的結論,不過還要等五年才能推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