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Y4M



拿著一本書躺在和室牆角正慵懶的翻閱著,看著一德自己在和室裡衝來衝去玩的開心,他先望向我一眼,逕自走到攀爬前進橫梯去恩啊~恩啊(拉單槓的意思),拉完後望向我並且用力的拍手,我知道他想要我認同他的表現,我也用力拍手回應並且告訴他「好棒!」,他看到以後又努大的拉了第二次、第三次,突然間飛快的跑向三步之外的我,鑽進了我的懷裡,把小臉靠近我的嘴巴,我知道他要我親他,於是,我就用力的抱住他,親了好久,聽著他呵呵的笑聲,雖然還不會說話,我知道,這時候的他很滿足!


當初為了這段ㄚㄚ學語的過渡期考慮了好久,在似懂非懂的時候,需不需要教嬰兒手語呢?還是就像一般的父母,讓他自己學說話,慢慢的去推測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從網路上很多媽媽的經驗發現,如果學了一定程度的嬰兒手語,會讓開口說話延後到二歲多,甚或是更晚;這是因為語言混洧造成抑或是因為可以憑藉手語溝通所以不積極學說話?目前大腦科學還沒有辦法對語言溝通達到一個共識,不過會延後開口講話倒是一個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而我又考慮同時引進懶媽媽培養英文耳朵育兒法,這又會讓中文發音拖半年到一年,這樣會不會到三歲以後才會說中文呢???


於是我們折衷只選擇了幾個日常生活上會用到的嬰兒手語,本來以為,應該先學會比的應該是「ㄋㄟ~ㄋㄟ~」,沒想到後來先會比是「bye~bye~」,後來是「還要」,接著才是「ㄋㄟ~ㄋㄟ~」;一歲的某一天會比出「ㄋㄟ~ㄋㄟ~」是因為他肚子餓了,而且同時也發出「ㄋㄟ~ㄋㄟ~」的聲音。後來,我們才領悟到,因為我們是規律作息,規律的餵食時間,他根本不需要考慮到喝奶的問通,所以才不需要比「喝奶」的手語,也許他早就會了只是沒有用到,甚或是懶得比!


「還要」這個手語是大概是一歲出頭就會比了,讓他能夠適度的表達他的想法,或許也是很少看到一德哭的原因,不過,雖然看到他比知道他的意思,不過剛開始手勢就像拍手一樣,同老婆大人說,好吧!至少他會比還要,我們知道他在想什麼就好了。


沒想到,開始學說話後,「還要」的手勢慢慢的轉變,從像拍手一樣,轉變成像表示暫停一樣的把右手掌打橫後用指尖去撞左手掌,而最近呢,還把手勢直接轉變成了(我們認為)標準的還要,也就是右手是只伸出食指去輕擊左手的手掌心。


(註:我們所教的還要和標準嬰兒手語的還要不太一樣,不過一德比的只伸出食指應該比較難,總之,他會表達他的意思且能夠互相溝通才是語言的真正意義!)


原來,他早就知道應該怎麼比,只是或許肢體的發展還不足以支撐他的想法,接下來就是觀察,到時真的會用嘴巴說出「還要」是什麼時候,看是因為會比手語,所以懶的說這個詞,還是會同時並用?


▼嬰兒手語-還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