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年到了年底,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準備新手帳,這幾年主要是育兒的生活,記錄的格式及方式大致都固定,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年底時會擬定來年預計完成的計畫,以及回顧過去這一年的計畫執行成效。

這幾年的年度計畫幾乎都是跟小孩有關,還好有手帳提醒自己,否則真難以想像,小孩的成長變化速度竟然如此之快,第一個小孩,轉眼間,今年暑假就準備上小學了。

因為有計畫,可以照著原先規劃的步調慢慢前進,再視實際情況微調,雖然沒有像熊谷正壽那般列出長達十五年的夢想規劃,但在每年的轉換中,也可以漸漸的勾勒出小孩的方向,以及順便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符合期待。

每個小孩幾乎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極大,我自己是屬於八十分哲學的生活觀,所以也是有意無意地以這樣的生活態度去引導我的孩子。

DSC00541.jpg

我希望小孩長大後成為那些能夠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要作什麼,也有能力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的百分之二十,真的行有餘力,而且有熱情,再去挑戰頂端的百分之五。

並不希望從小就讓小孩贏在起跑點,但是,我會協助他們準備好基本組件,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知道自己的方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作適當的事,而不是像學校用僵化的時間表來安排孩子的學習。

 

那麼,有沒有在起跑點先起跑,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已經準備好。看著他們準備好基本能力,陪著他們成長,等到進入teenage,準備獨立,就是他們選擇自己人生的時刻。

紀伯倫的詩中這樣寫著:孩子是藉由我們而來,而不是因我們而來,我們是弓,孩子是箭,奮力的彎曲,以讓箭迅捷遠飛。

DSC00251.jpg

小孩的教養我自己分為幾個階段:

◎出生到一歲

◎一歲到一歲半會跑步前

◎一歲半到三歲的快速吸收期

◎三歲到國小前的重組應用期

◎國小後的發光期

 

一歲前是沒有太多的著力點,只能一步一腳印的把基礎打好,一般的教養書,所提到的多是一歲半以後開始可以使用的方法。

自己帶了三個小孩,對於坊間很多教養書的夢幻,早已明瞭,很多理想化的情況,在現實面並不存在,能夠作到的,就是盡力的把效率提高,就像唸書一樣,要把書唸好,要不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的速度,多唸幾遍,要不是運用學習策略,讓讀書的效率提高,一步一腳印,沒有什麼捷徑。

秉持著蒙派的敏感期不可逆轉,加上華派的七歲前的自由作夢期,我並沒依戀著唸大學時期的期待:當時解開了自己能夠在夢中解數學難題這個奇怪能力,知道大腦神奇的能力,本來是希望日後有小孩後,以七田真的方式去開發兒童潛能,讓小孩變成資優兒,跳到二十年後的現在,反而只希望小孩比平均水準高一點就好,健康、快樂、可以選擇才是人生比較主要的事。

DSC00519.jpg

★老大還剩半年就要進入國小,目前正考慮,未來發光期的方向,是要選擇像一般的小孩專心把課業搞好,還是要多元的開展視野,找到畢生的天賦,這是兩條不一樣的路;

目前因為還沒有找到明顯的天賦,所以主要路線還是以學校的基本能力為主,數學看來沒啥問題,國語還是持續的認字、共讀以及天馬行空的問答,希望在小一時,能夠有自讀的能力,目前已經可以聽得懂西遊記、三國演義這樣的章回小說,所以要進入橋樑書是時間問題,但刻意的把步調放慢,像華德福派一樣,讓在七歲前他有很多的空白時間去發呆,自己去排列組合眼前的資源,雖然旁人看他是太活潑活力旺盛,而靜不下來,但我知道他個充滿能量的陽光小子。

★老二進入三歲到國小前的重組應用期,眼前有老大作為他的玩伴,以及成為模仿對象,比較不需要煩惱太多,反而是因為看著哥哥,發展的極快,快到我希望他的步調能夠慢一點,沒有教他,自己學會唸英文字母、自己學會唸注音符號,也因為程度已經到了,開始教他數學的加減法,開始對於語言的深層意義極度有興趣,跟當年的老大相比,認知的進度快了半年,體能則是快約三個月,老二也開始很多問題會問,每天就是問一些奇怪的想法。

★老三準備進入快速吸收期,有了前兩個哥哥的經驗,捨棄了一些彎曲的路徑,接下來會是比較單純有效率,而且比較輕鬆的育兒階段。

 

三個小孩都恰巧都跳進了另一個階段的轉換,老大是還有半年,老二是已經轉換過去,老三還有一兩個月。

期許這新的一年,能夠幫他們的基礎打的穩固,到時開始起跑時,就能夠裝上翅膀,馭風飛行!

 

育兒之路走了六年,大致的關鍵都已了解,剩下來就是因為時間的排擠性而必須取捨,應該怎麼安排會比較合適。

我的大方向是以敏感期為時間分隔,久保田競的作法為策略,輔以杜曼的運動規劃,增加敏感期間的發展效率,但不刻意去栽培,所以在外人的眼中,我的小孩比較像是野放,但似乎又有些刻意說不上來的安排,說明白些,就是有道無術。

我眼前最好奇的是,鄉裡與老二有個同年齡的華德福小孩,父母為了小孩,放棄了原本台北的都市生活,搬到了鄉下,而且是非常世外的鄉下,小孩幾乎是在非常自然的方式長大,沒有上幼兒園,沒有打預防針,也沒有多餘的玩具、有幾個自學的玩伴,是非常典型的華德福步調,如果這個小孩很早就出現自律,表現也很優秀,那麼就可以說明華派的教養是有效果的;雖然,以前在我的求學階段中,因為鄉下人數很少,全鄉只有一所國中,同年紀的小孩都會在一起唸書,所以可以觀察到同學年所有同學的表現,也可以知道原生家庭對小孩的影響,約半數的小孩是生活在類華德福的自然環境中,父母也非常愛護小孩,算是野放的慢活小孩,但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樣的同學在學校中多數是書僮角色,出了社會也沒太多的覺醒,希望這個小孩能夠提供我更清晰的思考輪廓。

 

育兒期的核心思想

六歲前盡量增加大腦的發展,主要是「嚐試解決複雜的問題」、「學習no go」、「訓練working memory」、「刻意訓練鏡像神經元」,再加上充足的運動,這是以久保田競觀念為主體的方向,以及加強五感及基本能力的建立。。

六歲後是早期教育後的銜接教育,重點在於社會化的學習,以及運用馬太效應獲得學習上成就感,主要重點是「能夠自律」、「喜歡讀書」、「有一定的資質」、「有好的學習方法」,其中前三項是要在六歲前就要先舖陳安排,把基礎準備好,到了國小,就可以一鼓作氣的把別人先走的部份追上去,「好的學習方法」則是在小三開始,重點在於增加學習的效率及速度,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鄉下的國小階段會是半自學加上學習人際互動為主要節奏,因為鄉下的程度落差非常大,學校多是以中後段學生作考量,中前段的學生多是被老師放生或是上課放空發呆,因此,也要比較積極地培養興趣及專長作廣度及深度的延伸,這時時期的重要在於行有餘力的應付國小課業,但不追求完美的超高分。

當然,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大致濃縮在這幾個方向。

 

以這樣的主軸去規劃育兒生活,主要的觀念有去執行,剩下來就是隨性的發展,育兒生涯就會有方向了。

 

其實,連我的家人,都很難理解我的育兒觀,所以真的要施行自己心中的育兒哲學,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尤其現在家庭多是用直昇機父母加上聖誕老公公的的土豪教法,大部份教出小霸王或是發展遲緩的小孩,認為用錢就可以把小孩教好,其實似乎是輕乎了人類基因中的發展潛力。

雖然有些像是野人獻曝,不自量力,但總是在想,如果每個父母能夠多花些心思,把小孩教好,社會就不會這麼世膾及速食了。

 

這個月因為P開始可以自由行走,手已經放下來可以快走,所以主要是加大活動範圍,以及重覆未來會活動的路線,幾經長考,選擇的路線還是跟前兩胎一樣,或許是現在比較方便帶小孩且單純的路線較少,所以可選擇性的地點比較少,這幾條路線會輪流用來練習走路,練習跑步,練習三輪車、練習滑步車,練習腳踏車,運用到四歲會騎兩輪腳踏車後,就可以跟著大人去認識真實的路況,像哥哥去年的暑假,就是騎著腳踏車上學。(國小三年級才可以騎車上學,所以中班的D,去年非常有成就感)

重覆的路線會讓小孩熟悉環境後,不會被小東西所影響,雖然剛開始會撿撿小東西,或是被沿路的花花草草影響,一旦融入生活中後,剩下來就是把能力磨利,不會受環境影響。

DSC00005.jpg

P突然蹦出標準的「還要」,這個嬰兒手語從坐餐椅後開始教,本以為完全不會,教了幾個月,沒想到突然出現標準版的手勢。

DSC00013.jpg

P已經可以忍耐不去跟哥哥搗蛋,我們也開始訓練no go的能力,從兩個哥哥及同年紀的小孩來觀察,這個部份確實影響小孩未來的行為很大,現代的小孩因為少子化或是父母高齡化,家長不願意要求小孩,反而讓人類這個大腦特有的第八區沒有在發展好,變成日後拖累行為發展的重要因子。

DSC00032.jpg

這個月一半的時間是關於過年,所以時間悠忽的就不見了,大部份的時間是配合D放寒假不用去學校,所以每天都是到處去晃晃。

有些比較特別的,就用影像記錄下來。

家附近的花海,十二生肖的草編

12生肖1.jpg

12生肖2.jpg

龍.jpg

DSC00202.jpg

DSC00219.jpg

姑姑時常帶兩個哥哥到處玩,這是兩兄弟最喜歡的車之一

5432036196131.jpg

東大門夜市

5467288955206.jpg

家樂福的甜甜圈小廚師

5466512078274.jpg

另一次的披薩小廚師

DSC00381.jpg

富豐社區鳳梨園區

DSC00078.jpg

園區裡的造景

DSC00116.jpg

海洋公園的過年節目,只有初一到初四才有,人真的超級多

DSC00453.jpg

N還是會怕大公仔,跟D以前一樣,今年才過一個月,就去了兩次海洋公園,是走灶腳嗎?

DSC0046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電瓶老爸 的頭像
    電瓶老爸

    電瓶老爸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