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重回動物卡:杜曼閃卡於一歲、二歲的差別這篇文章裡面有提過關於卡片選擇的細節,雖然過了七年,法則還是差不多,所以關於選擇及製作就請自行去參閱;我把裡面提過的重點再節錄於下,本篇文章則是偏重於育兒這八年時間對於百科卡的想法及心得,操作的技術則不細說了!

一、不要給小孩壓力,閃卡只是個介紹知識的媒介,而不是教具,不會也沒關係。

二、卡片要夠大張,紙質要夠挺。

三、主題要明顯、單純。

四、圖案週遭不要有圖案或是文字。

五、相信小孩子,不要急,時間到了,自然就跨過那道關卡了。

六、閃卡是一種學習的工具,不是全部:就以動物卡來說,可以去動物園看動物,也可以看影片,也可以看youtube,很多種管道都可以學習。

七、閃卡要著重其精神,不是拘泥於教法。

八、小孩的潛力是無窮的,但要適可而止,不要只專注於某個領域,而是要博徵而約取。

====================================================

回想起當初要用杜曼百科卡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先是因為先採用了杜曼的「讓寶寶身強體健」的概念,進而才去思考杜曼相關系列的數學卡及百科卡的可能性。

從學習的原理來說,最省力的方式是以舊知識去帶新知識,層層的堆疊上去,要行無中去生有的則是比較難,所以我所建構的世界觀,是從五感及形狀、顏色等基本元件去開始。

比方說,大學時大一必須的微積分,雖然是建構於極限及累計的觀念,但要從頭去想像那虛無漂渺的數學模型,就很難下手。還是得用高中時已建立的數學知識去模擬可能的模型,慢慢的在腦中會建構出對於微積分的輪廓,更不用說大二的數理統計或是無母數統計這樣更虛幻的數學,我喜歡自學東西,所以也是用這樣子舊知識去帶入新知識,跨進不熟悉的領域會比較容易去入門。

最近新聞是關於人類第一張黑洞相片的報導,讓喜歡天文的老二N巴著我直問問題,這個黑洞會比太陽大嗎?黑洞不是黑的,怎麼旁邊會亮亮的?如果我們的太陽也變成黑洞,那地球上的我們會怎麼樣呢?去黑洞會不會被吸進去?

五歲的老二N專注的問我關於黑洞的問題,我則是細細的去思考他問問題的邏輯,沒錯,每個人的思考模式,總是以自己現有的知識去推理,以我現有的知識來說,當太陽變成黑洞前,能量早已衰減,自然地球就像電影演的一樣,變成冰凍世界,而老二N並沒有這樣的知識,所以只能猜測,不過,他已知道恒星死後會變成黑洞這樣的知識,就會藉由想像去發展新的知識去延伸,但並沒辦法聯想到旁邊的行星生命會因為溫度的改變而重新演化。

這衍伸出我採用百科卡核心的觀念---建立背景知識+引起興趣。

百科卡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呈現這個世界相關知識的卡片,可以是文字、圖片、照片、卡通圖案、圖文說明、音符、動物、職業、植物、天文、生物、昆蟲、礦物、建築、交通工具…

這裡所指的是杜曼操作的百科卡原則。

材料

操作閃示的人,及閃示的卡片

時間

按照數學點點卡的邏輯,隔一段時間後,抽掉舊的,換一張新的,每次約十到十五張,因為每天都會有新的,所以小孩不太會失去新鮮感。

記錄表

一定要有記錄表,才會知道進度,每天被一大堆雜事忙昏頭,有進度的對照,才會得到最有效率的效果。

地點

坐好來才看,最好每天坐的位置差不多,比較不會因環境造成學習上的影響。

類別

我分成兩種,只指紙卡類,日後會提到電腦簡報檔、dvd,或是點讀筆,原理一樣,但這裡就不提了。

1.生活必須

例:顏色卡、形狀卡、數字砂紙卡。

2.延伸知識

例:動物卡、昆蟲卡、國旗卡。

學習原理

所有事物學習的原理在於以舊知識帶入新知識,但在小孩的視野還沒辦法主動打開,他們的世界觀是被動的,必須由父母來打造及引領,那麼父母在選擇百科卡的類別,就應該選擇六歲前會看到,或是有可能接觸到的事物,小孩學的快,忘的快,那麼素材就必須是會再次使用,才有意義。

比方說,我們雖然住在花蓮的鄉下,但是還是有可能會接觸到海洋生物或是野生動物,那麼常見動物就可以作為標的。又顏色、形狀是生活上必須的,所以先建立起形狀的標準,對於溝通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或是說,我們時常去花蓮的觀光景點,假裝是觀光客的視角,可以時常看到這些地方的資訊,那麼我們就會把北回歸線、伯朗大道、大波池、鯉魚潭、花蓮糖廠、豐濱月洞、長虹橋、吉利潭、雲山水等照片作成資料。因為這些在未來都會去接觸到,所以先讓他們有些概念,日後碰到就可以加深印象。

另一種是我們希望他有的先備知識,雖然不見得六歲前會用到,不過因為是建構這個世界的重要元件,所以得先有相關的核心知識。

我想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天文,我們家的地理觀,是從外太空開始介紹,然後慢慢的教到家附近的相關位置,再從家附近開始拉遠到外太空,那麼八大行星的位置及關係就很重要,加上世界地圖、亞洲附近國家的國旗、台灣地圖及相對位置,這就有很多東西可以延伸,有點類似蒙特梭利的教法。

另一個例子是小孩有一陣子很喜歡看舖馬路,會在路邊看去觀察柏油刨除機、柏油舖裝機、掃路機、壓路機、夯路機等重機械工作的樣子,那麼就以這些工程車為基礎,把一些工程車及特殊車的知識建立起來,等於可以從這些工程車延伸到吊臂、露營車等。車輛是整天都會看到的東西,裡面富含的機械原理、空間設計、音響配置等,等於是工業世界的縮影,更不用說將多種物理原理結合在一起,對於喜歡機械原理的小男生是很棒的延伸知識,我自己也曾試著用智高積木去兜出差速器的模型,看到跟想像的一樣可以左右分離去轉動兩個輪組,我還記得喜悅湧上心得的感覺。

心得

以閃卡的方式來說,製作的紙卡永遠比不上小孩消化的速度,加上現在是網路時代,用電腦製作的效率遠勝過紙卡,所以在第二胎後,就沒有在用紙卡作,變成是用powerpoint等數位工具去製作類似的百科資料,有時是GOOGLE相關的影片。

另外,小孩沒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去製作,就是邊走邊看的概念。比方說:一般小男孩都喜歡的恐龍,我家三個都沒興趣,所以恐龍的相關書籍就先擺在書架上,等到也許有一天想要、有興趣了,再來製作相關的資料。

鄉下有很多昆蟲,所以家裡的昆蟲小百科有三本不同出版社,他們也很喜歡翻閱,就是因為日常生活會看到,所以就先幫他們建立昆蟲的基本知識,然後由家附近的昆蟲去擴大視野。

老二N很喜歡大自然和天文,所以時常問天氣啦!衛星雲圖的事,或是龍捲風內部的樣子,所以這些都可以網路上很容易找到,然後每天看一點看一點,最近就會出現「爸爸,你知道嗎?龍捲風上面是巨大積雨雲!」這類我也不太懂的知識。

如果說點點卡是最值得操作的閃卡類型,百科則是很值得推薦的學習知識入門方式,但不需拘泥於一定要是紙本的方式,要想通他的原理,利用現代化數位工具去輔助製作,也是不錯的學前學習方式。

另,杜曼的操作法中,會在百科卡片背面建立這個項目的細目,比方說閃到動物類的,背後會有界門綱目科屬種這樣的詳細資料,讓父母順便跟小孩介紹,我則沒有採行這個方式,一方面是我對學習比較隨緣,有建立基本的核心觀念就好,比較深入的部份,會等到有興趣或是有需要再來教,以目前教到小二來說,這樣的想法還是夠用。另一方面是百科就如其名,包山包海,要弄到像論文一樣的深入,時間及心力真的要花上許多,搞三個小孩頭就快爆炸,只能先求有,再求好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閃卡 杜曼
    全站熱搜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