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不久,國小都會作識字量的測驗,之前簡單去問了一下,並不是用大量的詞彙去測驗,而是用些微的字組去推估可能的識字量,所以誤差應該也蠻大的。
老大D現在是三年級,正常的標準是約2100,老大D的測驗結果是快2900 ,所以大概是小五的平均水準。
老二N現在是一年級,正常的標準是約700字,老二N的測驗結果是1900,大概是小三的平均水準。
既然是推估,所以再從標準差去看,其實誤差也蠻大的。不過,測驗的結果是要知道學習效果,再去反思現在進行的學習歷程有沒有問題。從目前老大、老二的結果來看,自己的作法應該是沒錯,而且在沒有刻意去要求閱讀的活動,也沒有去安親班,這樣子的半自學方式我覺得結果還蠻欣慰的。
大概在老二的階段,我就放棄了親子共讀的方試,而改採利用「中華字經」直接認字的方式,有些大膽,當初也想說如果到了小一,方向不對,就要像一般的坊間媽媽的方法,用故事書去餵養孩子。
不過,老大和老二的發展都差不多,大概到了大班,有足夠的基礎字後,就會自己去拿書來翻,也會叫我去圖書館幫他借某類型的書籍,而不是以我的書單為主,所以雖然在學齡前我已收集好書單,但一直都沒有完整的用上;這樣的適性發展閱讀,我也不知道對不會,但小孩在班上的識字量都是排名在前面,我覺得就好了,反正人生也不是只有讀書這個選項,要自己願意去讀,這樣的閱讀才會有反芻的效果。
小孩班上有時會有老師去開會,請行政人員來顧小孩,告訴老婆大人,「妳家小孩的晨光閱讀怎麼是在看漫畫呢?」老婆大人笑笑的沒有回答,那天老大D是看灌籃高手的漫畫書。
灌籃高手的接觸是我刻意安排的,就像當年的三國影集一樣。
灌籃高手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漫畫,很多籃球的技巧及觀念也是從裡面學來的,我會告訴小孩我很喜歡的漫畫、電影、書籍,他們就會很好奇,而灌籃高手的動畫也是刻意找給他們看。背後的原理是,日本很多頂級的運動員都很喜歡灌籃高手的漫畫,大谷翔平就看了幾十遍,頂級運動員都很喜歡的漫畫,應該利大於弊吧!
老大D很喜歡運動,在台灣,籃球是比較容易接觸的運動,我希望他在籃球這個方面至少能達到一定的水準,我一直告訴他,你不高,可是反應快、動作也很敏捷,我覺得你以後可以像「宮城良田」。
結果接觸了灌籃高手後,本來每節體育課都是打羽毛球,變成都去打籃球,老大D是班上的風雲人物,本來一群人是跟著打羽毛球,就又變過去打籃球,希望這段熱潮能夠讓他把籃球的基本動作練熟,以後要對上高年級時,有信心後就會越打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