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姐走過正在寫功課的D身後,看了幾分鐘,轉過身問我,「這樣子,以後上小學會不會很無聊?」

 

D正在專心的寫百格計算,每天規定他作一些家庭功課,這樣的事情,從三歲開始,每天花上十分鐘,已經變成每天例行的事情,內容一直在變化。現在每天的內容是百格計算、練丟球、中華字經。

D現在會算20以內的加減法,100以內的計算沒有練習,不過發現他自己有需要的時候自己會算(例如玩kinect時,有時候會來報告還剩多少的進度),我們並不再作進階的練習,目前因為生活上都會用到,時間、月曆都很有概念,空間、方向感都OK,幼兒園的同學裡,幾乎都會未來會一起上國小的同班同學,所以看起來,上小學後,應該不用去擔心他課業!

她還沒看到N的練習呢!N的每項進度都比當年的D快上半年,現在正興緻盎然的練習初階加法,中華字經跟著哥哥一起唸,多多少少也會認一些字了。

鄉下的國中小學,學校方針是偏重於補強中後階段的學生,對於前段學生,多是以放牛吃草或是兼任小老師的方式,這些學生在學能夠成績優秀,其實多是仰仗於家庭資源加上個人自律使然,學校則是提供社會化以及教學資源等家庭無法充份提供的環境,真的要說道學校學習,恐怕是只有標準進度表這個部份比較值得稱讚,協助小孩知道如何安排進度;多數學校老師的小孩,課業成績與一般家庭的小孩並沒有顯著差異,就知道,老師並不是影響學習成果的直接變因。

經過這幾年的反思及修正,刻意地把小孩的學前階段步調放慢,我們的方式有點像是有些華德福加上杜曼。鄉下的生活環境,本來就是近似於華德福,自然、緩慢、生活規律,小孩成天可以在於藍天綠地裡悠遊,進到了幼兒園,反而在家每天都會運動一小時的習慣就消失了,幼兒園因為某些鄉下家長的殷殷期待,每天會教一些注音符號、數學等,我是因為自己沒辦法同時帶三個小孩,否則鄉下的幼兒園除了社會化這個誘因,我以為只要唸大班就可以了,去到學校還會從同儕中學到一些有的沒有的話語,這點並不好。(話說,從許多的統計資料發現,注音符號有沒有先學,或是從小班就開始提早學三年,對於國小成績完全沒有影響)

目前的國民教育是工業化下的產業,為了大量且標準化的提供社會應有的勞動力,雖然快速,但學到的只是標準化的知識,反而抹煞了許多小孩的天賦及興趣,雖然劣者的心態是偏向自學派,但鄉下的資源有限,加上沒有共學團體的奧援,還是得讓小孩上體制內的學校,變通之道就是先培養其足夠因應學校的能力,行有餘力後再以半自學的能力擴展自己的興趣。

三歲後的一千天,每天幫小孩偷個十來分鐘,至少多偷了快200個小時,雖然小孩看來資質沒有特別好,滴水穿石的累積下,還是打下了一點點的基礎,未來半年,就是新的階段轉換,希望我的安排,能夠讓小孩在未來進入長達十六年的學校生活,以遊刃有餘的心情下度過。

DSC00740.jpg

每天練習一點小功課的目的,倒不是要提早起跑,而是在於培養日後自主完成交辦作業的習慣,以及培養自律的精神,成績好的學生有幾個共同特徵,其中一個是在於能夠自律的要求自己,即便是極端的不願意,還是會要求自己去完成一定的目標。

進入國小後的初步規劃,是以三歲到六歲間建立的基礎,去面對國小課業的衝擊,利用馬太效應培養成就感及自信心,再加上有效率的速讀、速記、速寫、速算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習時間,那麼進入學校階段後,可以把被課業佔用的時間縮短,有空檔時慢慢的尋找天賦及命定,第一個小孩再過半年就要進入國小,這六年一直如履薄冰的調整教養方式,比較幸運的是,有找到一些期望中的方向,雖然沒辦法去跟頂尖的「專家」相比,但至少能夠完成我心目中對小孩八十分的期待。

老二一直說,他想要五歲再上大班就好,但為了社會化的過程,還是忍痛的好言相勸,算起來,老三會是比較幸運,一來是年尾小孩,會多在家中待一年(其實是我比較幸運,私心的賺到小孩多陪一年),學校的學習也會因為心智相對成熟而游刃有餘,二來加上鏡像神經元的效應,上有兩個哥哥可以模仿,學習曲線斜線會較為陡肖,效率會比較好,理應省掉了一些學習上的彎路。

這篇文章不知不覺的打了多了些,大概是近關情怯的感觸吧!還是回歸記錄的本質============

本月P已經可以原地轉圈及倒退走,可以自己扶著旁邊上下樓梯,吃的部份也已經沒有忌諱,全部都開始嚐試,目前還是除了較嬌小的身材這個煩惱,其他都很正常。

對照杜曼的發展表,體能的部份已經些微超前進度,大肢體的動作已經足以應付各種類型的地形,操作能力則是可以自己用手指去放置形狀積木,自己用手指捏著小餅乾放進嘴巴,最大的重點就是已經發展出足夠的握力。

DSC00732.jpg

期待他自己可以拉橫梯很久了,終於在一歲半之前完成這個目標。

這個挺腰拉竿的動作睽違許久,看到的第一天,內心依然澎拜激動,一來感嘆造物者的精妙,二來擺脫出生低體重的陰霾,三來表示身體又跨過了一個關卡。

主動平衡的方面,則是加上了扭扭車,以及練習前滾翻的動作。

因為P再幾個月就要轉換到滑步車,所以在過年後,恢復了每天固定路線散步的習慣,為了日後開始練習滑步車,不必受到環境吸引而影響到滑步車的練習。(這個部份我覺得滿重要,杜曼的書籍裡也有提到相關概念。)

從老三的生活進展觀察,似乎整個學習影響最大的因子在於「模仿」及『環境互動』,也就是利用「鏡像神經元」來進行學習。

最近發生了一些兩個哥哥過去都曾發生的事。

1.屢次勸告不可去搖晃的鞦韆,終於被搖動然後倒下來,當然被壓到也嚇到了,這是預期中的事,然後,就永遠不會發生再去搖的事情。(有些像discovery節目「報告狗班長」裡的天譴法)

DSC00670.jpg

2.也是會把臉盆戴在頭上當帽子,這些事哥也經歷過,重點在於,這些動作大人都沒有教過,等於是基因裡應當有這些因子在。二來,一樣的環境,似乎都會經歷一樣的過程,因此,假設未來三個小孩在學齡前都像老大一樣有不錯的表現,那麼,可能可以推定,成長的歷程及結果其實是可以複製及規劃的。

DSC00767.jpg

準備進入一歲半,也就是聽得懂的話的小人,很多小事情就像泥牛入海般的消失,現在聽得懂以後,動作都是比較有意義。

這個外婆送的推車,本以為壽命只有一天,沒想到P很認真的推來推去,就像平常我們推他外出一樣。

DSC00687.jpg

偶爾會自己發懶的躺在沙發或是床上,自己玩著手,或是躺著看看天花板,時間會有幾分鐘的空白,看起來很悠哉。

DSC00720.jpg

家裡的玩具很少新添,所以偶爾哥哥會拿一些過去玩的東西出來玩,P就會跟著在旁邊學動作,疊杯等估計很快就學會了。

我就在想,台灣的小提琴排斥鈴木法,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台灣的教師認為與其二歲開始學,學到四歲的程度,跟從四歲開始學,進度不會差太多,所以不需要用語感的方式去提早學習,我自己是偏向鈴木鎮一的想法,音感應該就像是母語一樣,一旦培養起來,就會是渾然天成‧。

DSC00780.jpg

平常就會竄出一些小動作,都是看著哥哥學起來的,而且動作都很正確,這也是家裡有手足的好處。

DSC00648.jpg

老二N也是剩半年就要上幼兒園中班,目前就是讓他作好心理準備,不然這小子的心很敏感,萬一到時候不想去上,就又吹皺一池春水,準備工作的部份,慢慢的學生活自理,他是比較謹慎、早熟的小孩,上學的部份比較不用擔心。

5603668280292.jpg

老婆大人每天睡覺前都會唸故事給兩個大的聽,最近是念到中國四大名著,剛好中華字經裡也有,就是「西三紅水」,西遊記及三國演義依然是小男孩的最愛,喜歡追問著細節,例如釘扒的樣子,方天畫戟的功用,哥哥自己就拿了紙盒、扇子,說是諸葛亮,隔壁的老二也拿了個兵器。

DSC00612.jpg

每年中國傳統節慶都會盡量的安排一些應景的事,今年剛好拿到花蓮市的花燈,就讓兩個小子練習組裝,加上幼兒園作的花燈,三兄弟都有拿著花燈晃一晃,讓他們知道以前元宵節是拿花燈及猜燈謎這些事。

DSC00655.jpg

N最近會要求作一些比較精細的事,例如要自己剪紙,自己畫圖,自己研究世界地圖,似乎三歲半以後,這樣的情況更加的明顯了。

DSC00784.jpg

因為小孩進步的程度越來越快,所以每個月都會給他自訂一個小目標,不跟他們說,只放在我的心裡,除了不虛擲光陰,也是給自己一點動力及壓力,完成目標是件值得喜悅的事,對我而言是這樣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電瓶老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